合婚在古代称为什么

gxiba.com12025-11-17

在我国古代,婚姻制度相较于现代有着更为复杂和独特的表现形式,合婚在古代有着一个特定的称谓——“纳采”。

“纳采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礼》,是古代婚姻礼仪中的一种重要环节,它指的是男方在正式提出婚事之前,先向女方家庭提出求亲的意向,并送上彩礼,以示诚意,这一过程相当于现代的求婚,是古代婚姻的开始。

“纳采”这一环节在古代婚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按照《周礼》的规定,纳采的程序大致如下:

  1. 提亲:男方家通过媒人向女方家提出求亲的意向。

  2. 纳采:男方家向女方家送上彩礼,彩礼的多少和种类根据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。

  3. 接受:女方家接受彩礼,表示同意婚事。

  4. 纳吉:男方家再次向女方家送上彩礼,表示对婚事的坚定决心。

  5. 纳征:男方家正式向女方家提出婚事,要求女方家同意。

  6. 纳币:女方家接受男方家的彩礼,表示同意婚事。

  7. 纳征:男方家再次向女方家送上彩礼,表示对婚事的重视。

  8. 纳成:双方家庭正式确定婚事,准备婚礼。

通过“纳采”这一环节,古代婚姻双方家庭在正式结婚前建立了联系,为日后婚姻的和谐奠定了基础,这一环节也体现了古代婚姻的等级观念和家族利益,可以说,“纳采”是古代婚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
合婚在古代被称为“纳采”,这一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婚姻的礼仪,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,在现代社会,虽然婚姻观念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,但“纳采”这一环节所蕴含的尊重、诚意和责任感,仍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。

上一篇:八字生肖看姻缘吗男生
下一篇:姻缘正缘要抓住吗
相关文章